专家观点

TWh时代正加速到来 刘彦龙:动力电池企业应具备这3项能力

2022-12-07 16:25  来源:新材料在线  点击:223
 预计到2023年年底,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将恢复平衡,但无法判定是否会回落到暴涨前的状况。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

不久前,动力电池市场似乎发射了一枚“信号弹”:TWh时代正加速到来。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总计为219.7GWh,TWh时代则意味着电池产量将达2021年的5倍。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应当如何把握这一新阶段下的机遇与挑战呢?

在行业内工作33年之久的刘彦龙,欣喜地见证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高速成长。“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共同推进传统技术路线与新兴‘黑马’技术路线,探索技术路线‘双螺旋’模式发展道路,才能够为动力电池行业加速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图片
从“0到1”的电池背后:乱云飞渡仍从容

 

回顾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一词足以概括:乱中取胜。

21世纪之初,从技术到材料,我国锂电池企业都面临着关键性难题。

后来,国内企业开始发力,众多企业前赴后继攻克关键技术难题,逐渐摆脱困局,甚至涌现了“四小龙”的比亚迪、天津力神、ATL、比克等较有影响力的中国锂电池品牌。

中国电池产业,开始在全球市场举足轻重起来。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3C数码电池在独占鳌头。

2009年元月“十城千辆”工程的“临门一脚”,打破了这一局面。

政府补贴接踵而至。

一夜之间,电动汽车这一新兴的能源动力交通工具成为人们热切讨论的话题,这也宣告着,其背后的动力能源——动力电池时代的来临。

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动力电池逐步由示范阶段迈入产业化阶段,成为锂电池市场的主力军。

“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约占锂电池总出货量的68%。动力电池预计将是锂电池未来市场增长的主要来源。”刘彦龙表示。

2021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较2020年增加了219.9万辆,同比增长160%;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较2020年增加了326万辆,同比增长106%。

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快速增长之下,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宣布扩产。但这两年的局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行业迎来了又一个大挑战。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动力电池因短期内原材料产能严重不足的状况等,价格暴涨。“这背后有资本炒作等因素。”刘彦龙表示,资本涌入有两面性,资本市场中不乏存在一些短期内炒作、短期内囤积控制资源的行为,而短期内产能并无法满足资本激增带来的庞大的需求。

动力电池企业采取大量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制造成本。但是这也只是杯水车薪。动力电池企业无法完全消化暴涨的制造成本,因此将压力转移至整车企业。今年5月,比亚迪新款唐EV开启预售,起售价相比现款上涨3300元。

为避免未来在原材料价格波动中受到大影响,早在2021年下半年,动力电池企业大范围地布局原材料项目。2022年1月,宁德时代宣布,计划与永兴材料共同投资建设碳酸锂项目。各类原材料的新增产能预计将在项目开启后的2-3年内释放。供需关系趋于缓和后,原材料价格将逐步趋于平稳。

“预计到2023年年底,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将恢复平衡,但无法判定是否会回落到暴涨前的状况。”刘彦龙表示。

但市场就是在“乱”中成长起来的,许多大企业都见惯了风雨。

图片
行业洗牌成必然,综合实力是关键

 

原材料价格暴涨,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争相展开锂资源布局。

2022年4月,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宜春时代以8.65亿元获得锂矿探矿权。同年3月,盛新锂能宣布拟向比亚迪定向增发,拟募集资金总额约为30亿元。此次定向增发后,比亚迪持有盛新锂能的股份预计将超5%。双方将共同开发并获取锂资源。

巨头将手伸向锂资源,是否会造成锂资源垄断?市场中开始出现类似的质疑声。

“动力电池企业为不断新增产能、稳定提升市场份额,必将提前布局上游原材料,保证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刘彦龙说,当动力电池行业逐渐成熟,资源自然而然会向更加优质的项目、企业汇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是大势所趋。

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动力电池行业持续洗牌,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将难以生存。强者恒强,马太效应加剧。

“产能提升、技术开发、成本管控是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快速提升这三项能力,动力电池企业才能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刘彦龙表示。

资本雄厚的头部企业,显然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趋势之下,中小型企业和初入赛道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寻找一份量身定制的发展路线,或许才是中小型企业及初入赛道的企业的有效方案。

“中小型企业和初入赛道的企业应当审视自身,挖掘企业优势,寻找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发展。”刘彦龙说。

图片
传统与新兴,技术路线“双螺旋”模式

 

差异化背后,往往伴随着路线的选择。

即便是在动力电池发展如火如荼的现在,技术路线之争也从未间断过。传统技术路线之争,新兴“黑马”技术路线之争,正斗得“乱花渐欲迷人眼”。

传统技术路线指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二者各有优劣,争议从未中断。

刘彦龙认为,三元锂电池续航里程占据优势,但是制造成本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大量的政策补贴的推出,减缓了三元锂电池的成本压力,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因此,早些年三元锂电池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欧美国家的电动汽车车企,以及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推出的电动汽车高端车型,大多数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

近两年随着“补贴退坡”、材料价格上涨,磷酸铁锂电池开始“扳回局面”。对续航里程要求较低的庞大的中低端市场则更加看好磷酸铁锂电池。

“短期内三元和‘铁电’之争仍将继续。”刘彦龙说。

另一方面,以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为首的新兴“黑马”技术路线之间的争论同样从未中断。

相较于传统技术路线,新兴“黑马”技术路线尚未成熟,正处于逐步攻克技术难题和产业化难关的阶段。

“储量丰富、低温性能高、快充性能佳,未来钠离子电池将是锂离子电池的有益补充。”刘彦龙表示。

在储能领域和对续航里程要求不高的两轮车、低速车领域中,钠离子电池能够起到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的部分替代作用。我国的两轮车市场保有量近4亿辆,而将近70%均使用铅酸电池。若钠离子电池能够担起铅酸电池替代重任,将获得一个万亿级市场。

得益于能量密度和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全固态电池被看作是未来可充电池技术的核心。”刘彦龙说。

作为固态电池核心技术、以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大类复合材料为主的固态电解质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不少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技术攻关的重点。

刘彦龙表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过程,也将是电池正负极材料体系的一场全面变革,高镍正极、富锂正极、硅基负极、锂金属负极将逐步得到产业化应用。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将经历由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的三个过程,最终将由固态电极和固态电解质材料构成电芯,不含有任何液体电解质。同时,固态电池凭借结构简单这一优势,其规模化生产有望实现制造成本低于主流液态锂离子电池。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共同推进传统技术路线与新兴“黑马”技术路线,探索技术路线“双螺旋”模式发展道路,才能够为动力电池行业加速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刘彦龙说道。

 

{"status":"error","msg":"\u83b7\u53d6Token\u5931\u8d25 : invalid ip 39.97.5.237 ipv6 ::ffff:39.97.5.237, not in whitelist rid: 6737a54a-35bd1ac7-0514c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