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022中国(嘉兴)氢能产业大会”在嘉兴隆重召开。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林琦受邀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嘉宾观点摘要。
1. 区域一体化为长三角氢能发展保驾护航
2022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成国家战略的第四年,作为创新要素最聚集、创新活力最强、经济贡献最大的区域之一,从11月7日最新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报告指数来看,2021年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同步增长6.49%,实现了近三年最大的增幅。
深入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宏观经济贡献了重要的力量,长三角地区GDP达到了27.6万亿,占全国的比例超过24%。长三角不仅是经济重镇,也是能源重镇,终端能源需求总量占到了全国的16.7%,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控制碳排放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加大。今年8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发布,明确了在能源、工业领域整体控制碳排放水平,开展绿色低碳、产业化、一体化的行动。因此,“双碳”目标下,长三角的氢能产业一体化的发展也是践行“双碳”目标,实现区域能源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氢能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内在要求。
2. 长三角氢能发展具有显著优势
近年来,包括浙江嘉兴在内的多个长三角区域在氢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政策引领、产业基础、科研能力上已经把握了一定的先机,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
政策方面,截至目前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的省市已经发布了氢能相关的政策和规划。5月,浙江省政府发布《浙江省能源发展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城市公交、港口、物流等区域的应用,到2025年,计划建设近50座加氢站,探索燃料电池在热电联供及其他新兴领域的示范应用,开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资源制氢试点。8月,嘉兴市提出“1+1+4的氢能发展框架体系”,提到明年氢能相关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年供氢能力突破15万吨,燃料电池车应用突破1000辆。2021年,上海牵头的示范城市群已经列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嘉兴也成为浙江省唯一纳入示范群的城市。政策的不断落地,对氢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资源禀赋方面,长三角副产氢资源丰富。例如,嘉兴港区所辖的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是国家级的化工新材料园区,在全国近700个化工园区中综合实力连续四年位列十强,每年工业副产氢规模近十万吨,充足的副产氢资源可以保障嘉兴及长三角周边城市对氢源的需求。此外,长三角区域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资源制氢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
应用场景方面,以嘉兴为例,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且成熟,包括港口运输、城际物流配送、公交厂区物流等等。这些场景为氢能不断地拓宽应用、持续扩大规模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企业资源方面,长三角区域的氢能产业技术实力相当雄厚,聚集了大量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特别是氢燃料电池技术的产业链非常齐全,国内领先。从近三年全国五大经济圈的表现来看,长三角新增氢能相关企业有88家,排名居首,是排名第五的成渝都市圈的4.6倍。
科研实力方面,长三角区域被称为氢产业的学霸区,拥有一大批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同时也有很多有实力的企业也在长三角区域拥有科研机构。包括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所,浙大、同济、东南大学等等,能够为长三角区域氢能发展奠定很好的科研创新的基础。
综上,长三角区域有望集聚区域内的产业优势、资源禀赋优势、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市场前景,在政策、标准、技术、市场等核心要素上协同发展,继续领跑整个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
3. 一体化协同战略推动企业行稳致远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实现从材料、关键零部件到终端产品产业链全覆盖的企业,重塑集团从成立以来持续不断地推进氢能科技从零到一,技术向商业化、规模化的方向走,目前为止在车用领域已经交付的燃料电池汽车超过了4000辆,中国的总保有量约一万辆,覆盖城市公交、环卫、物流、城市重卡领域,累计行驶里程数为1.4亿公里左右,帮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万吨。重塑集团从2017年开始批量生产,迄今国产化率达到了90%,在电堆膜电极、双极板、氢气循环系统、大功率DC/DC等关键零部件上已经实现了自主开发和批量制造。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区域协同对于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在政策引导下,能够联合产品端,包括整车企业到关键部件,到关键部件的上游关键器件,到关键材料,才能够形成满足应用场景的终端产品。以能源端的视角来看,从氢气的制造、存储、运输到具体场景,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在什么地方用,才能形成生态的闭环,促进整个氢能科技的生态建设。因此,深度打通从技术开发到商业应用的整个链条,有助于探索出、构建出可以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
重塑集团总部位于上海,部分产能在上海,而一些关键器件形成了长三角的协同, 2019年在江苏常熟也建设了系统制造基地;电力电子事业部的制造基地和电堆事业部的双极板基地布局在嘉兴港区。应用协同方面,重塑集团从今年开始正式进入到了氢能科技多元化发展的阶段,打造了三个通用的技术平台,今年我们已经在这三个技术平台上延伸出在多元化应用的发展,除交通运输之外,我们在物料搬运、分布式发电领域的应用也开启了部分应用场景,开始商业化探索。
4. 推动氢能发展任重道远
从企业的角度,我们希望提一些建议。
第一是优化顶层设计。从整个浙江省的情况来看,希望能够根据区域性的产业基础发展优势和应用场景,整体从省级去统筹发展思路,推动全省各个市的不同优势协同发展、优势互补。通过培育和引入链主型的企业,去引导产业要素向关键的领域倾斜,加速整个产业的发展。
第二是统筹氢源禀赋。嘉兴港区的模式特别值得有氢源禀赋的区域学习、复制、扩展。浙江省副产氢资源丰富,建议统筹全省的资源,提高制、储、运各个环节的效率,同时能够控制终端氢价。只要能够保证氢气的稳定性,包括稳定的规模供应和稳定的价格,那么区域的氢能发展也就抓住了关键点。
第三是支持绿氢发展。从中期来看,以可再生资源制氢去发展绿氢,研究绿氢电价方面的政策支持。从远期来看,开发区域性资源优势,探索长距离大规模的新型储运规模转化,利用区域位置的便利性探索氢能国际贸易。
第四是打开应用场景。在场景端,希望依托整个杭州湾氢走廊的运输场景,能够打通包括宁波的舟山港、绍兴、金华等有物流优势的地方。随着嘉兴区域性示范的扩大,联合整个产业链形成省级推广应用平台,进一步打通金融链条,支持一批示范应用的项目推广落地,包括在非车用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