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说,增程式和混动两个模式可能同为最好的答案。但以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技术发展以及政策风向的变化,增程式和混动也注定只是过渡性的产品,而未来,必然是属于氢能的。
伴随电动汽车销量连创新高和民族新能源品牌崛起,人们对氢能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时候,大家普遍认为纯电、混动、增程式将瓜分燃油车让出的市场,至于氢能则希望不大了。
其实,这个观点未必全面,特别是只关注了乘用车,忽视了商用车;只关注了交通领域,忽视了工业领域。因为消费者肯定会去关注轿车、SUV嘛,谁没事会整个重卡玩呢?实际上,商用车的数量虽然不多,碳减排压力却不小,氢燃料电池技术不可替代。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能源里面,只有氢补能速度非常快速,且没有续航焦虑,最关键的是,氢几乎是可以无限再生的终极能源。
地球上的水占地球71%,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而水可通过电解成氢,成为一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氢燃烧性能强,点火速度快,因为与空气混合可燃范围广,他的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学燃料、生物燃料中最高的,能够快速的让车辆进入高效率做工的状态。
目前最新的技术,氢燃料电池最高热效率可达到66%实现量产,虽然比不上电池的85%销量,但是却远超燃油车的40%热效率。而且还没有电池的续航焦虑和补能低效率的问题。
然而我们国家主要制氢还是依赖于煤原料,这种叫做灰氢的制作方式虽然成本低,但是产生的碳排放巨大。每制一吨氢就相当于排放15-20吨的二氧化碳,非常不利于环保。
当然制氢的方式可不止这一种,比如蓝氢和绿氢,其中绿氢就是最为终极的能源所在。只可惜日本从70年代就开始研究氢能源,一堆绕不开的专利让制氢也不容易,所以目前制氢费用高昂,便宜的却又达不到理想碳排放,这项技术的攻破是需要时间的。
不过真没希望吗?那也不是。
22年6月份,各地都发布支持氢作为能源的政策,其中共有27条涉氢政策发布,5地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分别为:上海市、河北唐山市、山西吕梁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及甘肃酒泉市。
其中,在各地的长期规划发展指导文件中均特别指出:到2025年,要建设各类加氢站、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以及增加氢能源的产业链接。
比如:《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中指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
政策的侧倾,必然会加快氢能的发展,所以我才看好氢能成为未来。13年,一台特斯拉进入中国开启电动车时代,一直到22年中国比亚迪站在全国第一的位置只用了9年时间。
也许在政策加速,氢能成为动力来源的年代,还用不了9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