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析

清能股份“豹变”

2023-06-30 17:44  来源:高工氢电  点击:351
  氢能的战略价值极高,由此催生了一股股强大热潮,形成一个充满无限生机、时刻变化着的新时代。面对在急剧变化中的氢能行业,企业如何乘风而上而不被浪潮吞没?清能股份经历氢能行业20年风雨磨砺,稳扎稳打成长为如今氢电行业的标杆企业之一。其对行业发展的敏感性、前瞻性及踏浪而行的决策,可为同行所借鉴。
 
近日,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接受了高工氢电的专访,深刻分析了当下的氢能行业发展形势,并分享了公司的应对策略:1、氢能应用向多元化拓展,公司定位氢能科技平台,重在把握燃料电池及电解槽核心价值链环节;2、燃料电池发展正由政府补贴过渡至商业化,公司相关项目提前展开;3、氢能发展国际间互动加强,未来3-5年公司海外业务扩张加速。
 
做大做强核心价值板块
 
氢能的开发利用是更快实现碳中和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交通领域是氢能应用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且在持续蓬勃发展中。另随着顶层政策设计的完善及氢能产业技术的提升,全国各地正以绿氢为源头,推动氢储能、绿色化工、绿色钢铁等快速发展,给氢能产业链企业带来了更多发展空间与机会。
 
纵观整个氢能技术链,当前技术创新核心环节是燃料电池及电解装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近期公开指出,未来要以绿氢制备和燃料电池企业为龙头,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商业化。作为深耕行业20年,突破各个环节的技术极限,构建了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关键部件、电堆、系统,以及电解制氢装置核心科技独立自主完整技术平台的清能股份,目前在这两大核心价值环节均处在领先位置。
 
燃料电池方面,清能股份现已具备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及氢循环系统四大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及制造能力。其中,燃料电池电堆采用业内独特的石墨金属复合极板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具有大功率、低成本、寿命长、容错率高等优点。最新一代VSL Ⅲ系列燃料电池电堆额定输出功率可达250kW,功率密度可达4.7kW/L,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配套开发的VL Ⅲ系列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达200kW,适用于客车、物流车、保温车、环卫车、半挂牵引汽车、自卸车、叉车、火车等多款车型。
 
 
49吨氢能重卡
 
20年来,清能股份积累了丰富的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经验,燃料电池产品不仅在迭代速度及各项指标方面领先,更在批量化装车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三年内已配套车用系统超过1000台,其中出口欧美市场超过200台。今年上半年,清能股份联合国内外合作伙伴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为实现三年万台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应用场景来看,清能股份的燃料电池产品还被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特种车辆、港口设备、船舶运输、固定式及分布式发电、无人机等领域,已基本实现全场景覆盖。
 
PEM电解水制氢方面,清能股份2008年开始聚焦氢气制取以及应用的研发与商业化推广。自2009年起开始研发PEM纯水电解装置,拥有包括膜电极、双极板等核心部件在内的技术开发平台,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美容、教育等领域;2010年,公司成功推出的Hydrofill小型移动式燃料电池加氢站及水电解装置,并于2014年出口欧美市场,目前小型PEM电解槽产品已累计出货超5000台,热销全球超80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包括新加坡政府、国家电网、神华等国内外知名机构。2021 年,国内绿氢项目开始兴起,清能股份敏锐洞察市场趋势启动了大标方兆瓦级PEM电解槽的研发与测试,第一代兆瓦级电解槽产品将于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场,单槽产氢量达 200Nm³/h,出口氢气压力为 3.0MPa,氢气纯度可达 99.999%。
 
 
清能股份兆瓦级PEM电解槽
 
“我们在小型PEM电解槽产品及材料研发生产方面均有不错的积累,这有助于在完成大标方产品研发后实现大批量的生产。”张弛表示,目前国内大标方PEM电解槽技术研发、批量生产及市场应用都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的挑战颇大,但这恰恰是清能股份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所在。
 
公司自主研发的膜电极催化层浆料配方及卷对卷连续涂布和热转印批量生产工艺,使成品膜电极的催化剂在高水温及水流环境中不易脱落,也不因高粘结剂比例而损失活性,同时具备高生产效率与材料利用率;自主研发的极板保护涂层配方和批量加工工艺,通过使用特殊配比混合液,在极板表面形成固溶物保护层,以低载量薄涂层达到传统镀金涂层的保护效果,实现降本增效。基于已掌握的核心技术,清能股份的PEM电解槽产品有望在5年内实现成本趋近碱性电解槽,相较后者逐渐具备成本优势,结合本身灵活部署的优点,能够成为相对稳定的绿色能源应用。
 
今年6月26日, HYZEC ENERGY TECHNOLOGIES PTE. LTD.(聚焦PEM电解水制氢业务,是清能股份全资子公司)与英美资源集团启动PEM电解水制氢商业化合作。双方将携手致力于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化应用推广,并就股权投资达成意向。
 
 
签约现场照片
 
PEM电解槽海内外市场广阔,预计未来十年内每年市场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规模也将成倍增长。面对广阔发展机遇,清能股份显然从各个层面都做好了充分准备。
 
业务整合增强团队实力
 
优势企业以规模与效益实施业务整合战略,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增强。2022年,清能股份完成了与豫氢动力及其子公司豫氢装备的业务整合,强强联合带来了巨大转变。
 
豫氢动力立足于膜电极、双极板、燃料电池、氢能装备等技术、产品的不断沉淀,长期致力于氢能在交通、能源、工业领域的应用探索。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领域,公司在国内先后完成多个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并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技术”专项“紧凑型可再生能源电热氢联产系统模块关键技术”研发,拥有从民用10kW级到MW级工业发电系列产品模组。
 
豫氢装备定位于氢能全产业链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上游制氢、纯化、存储、充装,下游建站加注,以及终端车载供氢、氢发电站、热电联供、氢储能、氢冶金、氢氧切割、氢化工等相关领域。
 
公司在应用方案上相继完成包括国家电投冬奥会加氢站、新乡豫氢加氢站、北京京能集团宁东制氢加氢站、青岛国际院士港制氢加氢站,国家电网浙江公司大陈岛、丽水、宁波氢能综合应用(加氢、储能、热电联供)项目,秦皇岛和山西襄汾富氢冶金及唐山钢厂氢氧切割项目,军工等 30余项氢能综合应用标杆性或首创性项目,是国内氢能综合应用项目设计、产品研发实力最雄厚的氢能装备企业之一,在制氢加氢站关键装备和氢能领域关键部件的研发及生产方面成果丰硕。
 
“业务整合后,双方富有经验的燃料电池团队融合在一起,内部实行统一管理,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三擎联动’战略效果显著。”张弛透露,公司业务范围也相应拓宽,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分布式发电、PEM电解槽、氢能装备等各个板块均可独立开展业务,同时各个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显著加强,如热电联供是燃料电池+氢能装备的结合;氢储能发电则将是燃料电池+电解槽+氢能装备的结合。
 
在氢能多元化发展新形势下,清能股份作为氢能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提前探索与实现商业化
 
虽然目前距离2025年示范期结束还有2年多时间,但以清能股份为代表的国内企业不仅在示范群内深耕真正有价值的燃料电池应用场景,也已经“跳脱”示范群框架,开始尝试如何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甚至部分燃料电池发电项目已经实现了商业化。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一些跑长途(500-600公里)的重卡项目,就是基于商业化需求而展开。”张弛说。在他看来,行业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对于企业而言,产品配套车辆运行后,不是跑完公里数就结束了,而是要经过长时间运行来算“经济账”。产品经过市场“真刀真枪”的验证,才能反馈给企业进一步做好产品质量、服务及应用。
 
清能股份所承接的燃料电池发电项目更是商业化的典型案例。今年3月,公司旗下豫氢动力中标焦作煤业(集团)开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开元化工”)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公开招标项目。本次项目为国内氯碱工业首个将副产氢气作为能源加以综合利用的尝试。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覆盖周边燃料电池车辆用氢需求,同时为厂区解决2MW的供电以及约7GJ/h的余热回收,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实现企业大幅节能减排。
 
 
2MW热电联供系统
 
不同以往的燃料电池发电项目,此次开元化工项目不是政府补贴类项目,也不是小量的偏科研类的示范,而是在工业上投入使用的项目。这是开元化工基于自身环保诉求及经济性考量所展开的采购及应用,也是国内燃料电池发电领域开启商业化进程的重要信号。
 
清能股份在海外的燃料电池商业化项目也呈加快发展态势,比如公司有2套兆瓦级热电联供系统即将发货给韩国客户;位于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小功率分布式电源项目规模相比两年前明显扩大了不少;持续推进海外的燃料电池汽车项目,也将迎来新的收获。
 
从电解槽板块来看,随着全球绿氢项目兴起,未来电解槽发展空间巨大。目前,除了中国主要采用碱性电解槽外,国际上很多地区趋向采用PEM电解槽。清能股份不仅会在国内推广PEM电解槽产品,还会运用多年以来建设的海外渠道进行全球化推广。
 
预计在未来3-5年时间里,清能股份海外营收占总营收比例将大幅提升。可以看到,通过开辟多元化的商业项目及多区域市场,清能股份能够有效抵抗燃料电池行业波动性大所带来的影响,面对前途广阔的氢能市场也为自身发展赢得了更多筹码。
 
{"status":"error","msg":"\u83b7\u53d6Token\u5931\u8d25 : invalid ip 39.97.5.237 ipv6 ::ffff:39.97.5.237, not in whitelist rid: 673aa9db-4e5e5521-665cadc2"}